鉻鹽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材料及化工產品,廣泛應用于冶金、電鍍、建材、皮革、防腐、染料等工業(yè)。鉻鹽廠污染場地多呈堿性,這主要與鉻鹽生產工藝、鉻鹽生成機理以及污染物的遷移特征有關。
鉻鹽的生產工藝有有鈣焙燒法和無鈣焙燒法等。其中有鈣焙燒法就是以添加白云石、石灰石和返渣作為復合填料、以純堿作為熔劑、以氧氣作為氧化劑,經過高溫焙燒,將鉻鐵礦中的氧化鉻氧化成鉻酸鈉。而無鈣焙燒法就是不用含鈣物質作為填料,而以自身的、熔點高的焙燒產物—鎂鐵礦和方鎂石以及少量的鋁硅酸鎂鈉作為返料[1-2]。以上兩種工藝均有鉻渣產生,有鈣焙燒鉻渣產生量大,特別是含有以固態(tài)體形態(tài)存在的酸溶性Cr(Ⅵ),難以解毒和利用;無鈣焙燒排渣量小,且不含有酸溶性Cr(Ⅵ),便于治理;但由于兩種生產工藝均使用純堿等高堿性的物質,使得產生的鉻渣堿性均很強,這也是鉻鹽廠污染土壤多呈堿性的主要原因。
鉻鹽廠土壤污染多是由于鉻渣的連續(xù)浸出而造成的污染,因此,一般污染物的分布以鉻渣堆場為中心向外遷移,土壤污染的程度多取決于離鉻渣堆場的距離。此外,污染物的遷移還與場地土壤質地、年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關。黏土不易透水,壤土次之,砂土最易透水;年降水量越大,越易遷移;地下水埋深較淺的,深層土壤中的污染物越易向地下水遷移。
目前對于鉻污染土壤的特征研究多集中在總鉻和六價鉻的分布特征上,而對于污染土壤pH值的變化趨勢還沒有更加詳細的數據說明。
土壤修復技術的篩選需要考慮多種因素,中國從場地條件、技術指標、經濟指標和環(huán)境指標四個方面選取了17項指標,形成修復技術初步篩選的指標體系,最后給出指標得分,并計算不同技術指標的最終得分進行比較。其中PH值指標是其中之一。
針對鉻鹽廠類污染場地,異位
土壤淋洗修復技術是一種高效的修復方法,其是先將污染土壤粒徑進行分離,接著運用物理淋洗方法,或者化學淋洗方法,使得淋洗液和污染土壤有機混合,進而被土壤吸附的污染物,則可以通過溶解和乳化等作用,進入淋洗液中,最終實現鉻污染去除。